林於灝(六十)
因為人體不能離開環境而存活,而人又無法控制外界的所有環境不會產生變化,只能回頭要求自己,所以就設計一套自我調節的機制,來維持人體的內在環境在一種穩定的狀態。雖說恒定是維持人體生存的重要機制,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這是生命無可奈何的應對模式,也是生命智慧的表現,在不能改變外在的環境時,就只能要求自我調整來適應環境。人體並不是將體內的大小瑣事,全部使用統一模式的管制,而是只對那些攸關生死存亡的內部環境因子,才會全日無休作二十四小時的監控。這就顯示,除了維持恒定之外,人體並不浪費資源,而是以整體的視野,來讓人體進行更有效率的運作。這是生命智慧在另一種層面的顯現。
恒定的機制與感受器、整合中心及作用器的運作迴路有關,而人體則讓神經、免疫及內分泌三個系統形成一個鐵三角的集團,來捍衛恒定現象的維持。
靜坐中所體驗到的氣,是生命能量的流動,而氣在任督二脈內的循流被稱為「小周天」。我們要提醒的是,這種氣的循流現象,也是人體自然就存在的一種機制。這種氣的循流,並不是因為靜坐而「產生」,並不是因為靜坐才「啟動」,只是因為靜坐而「察覺」。
與恒定相關的鐵三角這幾個系統,是生理上客觀存在的「事」實,與生命能量循流相關的任督氣感,也是主觀上能被感受的「現」實。因為我們把二者放在一起,做整體的考量,才讓我們發現,在任督的迴圈之內,還存在一個由神經、腺體等相關組織、系統,依據感受器──整合中心──作用器的這種作業路徑,所形成的一個複雜網絡。對於生命智慧的巧妙設計與安排,我們體驗到深一層的佩服。
從醫學上把偏離恒定的狀態視為生病、不健康的觀點就可知道,現代醫學對於維持恒定這件事的尊重,更把返回恒定狀態代表恢復健康,視為醫療必須遵循的指導方針。
現在我們明白,原來在任督的循流中,就蘊藏著維持恒定的機制,難怪自古以來的許多修行人,會如此這般地重視小周天。只是,經過以上的說明,我們可以得到一種認知,恒定機制不容許遭到破壞,破壞恒定就會導入生理上的不健康狀態。如果把這種認知帶入靜坐,就會產生一種警惕。因為靜坐中所體驗到在任督二脈內的氣感,也與恒定相關,所以我們不應,也不可對任督二脈內的氣流,進行任何形式的干預作為。
在氣行任督時對靜坐產生的困擾,便是氣行受阻的現象。經過前文的探討,我們明白「竅」與「關」的不同。「關」與脊骨、神經有關,「竅」則和腺體有關。這種不同,不僅是理論上的分類;在實際的體驗方面,也是大相逕庭。
氣感是氣在體內流動時,所產生的感覺,對於氣道會出現立體的管徑大小感覺;對於氣行受阻的確實部位,也會出現受困部位的立體空間區域感。而根據筆者的體驗,「關」的確切部位,是在氣行受阻而被卡住的情況下才被覺知,但「竅」的確切部位,卻在氣道突然開通的情況下才會被覺知。
而且,「開竅」的情形,並不是「打開門」讓氣流入,反而像是「被撞破門」,才讓氣進入受阻部位。我的這段話,另有一個意涵,開竅是在「被動」的狀態下發生或被發現的。(至於「被什麼所引動」而開竅,是另一個需要探討的大問題。)
之前我們說過,「竅與腺體有關,而開竅的真正內涵是,使調控恒定的機制再度活化」,這些都非空言。因為在後續的開竅經驗中我們發現,在腋下以及乳腺(包含男人)這些部位,也可體驗到開竅的現象,這些部位都和腺體相關。
至於我們說,「關與神經相關」,這也不是憑空臆測、無的放矢。因為卡關也是一種氣感現象,我們就從氣感來追尋探討。筆者在多次的氣感經驗中發現,有時在氣順著氣道前進時,在氣流的前端,突然好像出現一個無形的套圈,而把氣道的管徑「束小」,然而氣流還是可以繼續推進,頂著這個「束圈」推進,到了某個部位就不易再推進。這時如果執意要再讓氣前行,就會發現阻力越來越大。「短時間內」再三沖撞後,擠壓感更形強烈之後,便會引發強烈的陣發性神經痛。就是基於以上的這些經歷,筆者才認為「關」與神經相關。
明白卡關代表神經傳導受阻後,筆者就想瞭解卡關現象是如何形成的。從多次引發神經痛的經驗中,筆者逐漸體會,「關的存在並不是一天造成的」;而是在氣行的過程中,出現「氣道變窄」的現象後,在「不明究理」或「沒有覺察」的情況下,還讓氣繼續前行一段路徑。因為沒有特別去沖擊,所以反應也不劇烈,神經的發炎不嚴重,也不會出現神經痛的現象。但是這種情形持續發生,「根本」並未解決,便會逐漸累積,超過某一個量,「關」就形成了。也正因為如此,所以筆者在前文曾說,我們不否認任督循環的存在,只是不認同聚氣沖關的作為。事實上我們認為,聚氣不但不能沖關而過,反而會使「關」更形堅固,更不易過關。
以前我們說,探討靜坐必須理論與經驗齊頭並進。我們不只是說說而已!我們也不是只教別人,自己卻不做!這是在親身實踐與探討後,才體會出來的「經驗談」!以上僅就氣通任督的相關課題,提出多少次痛苦經驗才體會出來的理論,略作省思並與覺友分享,尚希品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