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於灝(六十二)
氣是一種媒介,是身體的語言。我們可以經由氣,在靜坐中,得知身體內部所傳達的訊息。直接對人體產生作用的是腺體,神經只是負責訊息的傳導與整合。因此,靜坐中出現「開竅」的現象,就顯示腺體的分泌被活化,可以促進健康的恢復,這是靜坐成果的明確展現。
氣行時遇到關卡而受阻,就表示神經的傳導或整合出問題,會影響腺體的分泌。所以,靜坐中出現「卡關」的現象,就是提醒我們,體內的環境,「開始」出現偏離恒定狀態的現象。這也是一種訊息,這是一種警訊!
靜坐遇卡關,身體就用氣阻來提醒我們那個部位出問題。靜坐坐的好,身體就用開竅的形式通知我們。因此,在靜坐中體驗到的氣感,不管是卡關或開竅,都代表不同的訊息。過去我們不懂,過去我們不會。現在我們知道後,就可以開始學習,學著來瞭解我們的身體,學著來和我們的身體溝通。
現在,我們先思考兩個問題。督脈不通會有卡關現象,那麼任脈不通,是何景象?任脈不通,又是何原因?事實上,第二個問題才是重要的問題。因為找不出原因,就無法解決問題。對人體直接產生作用的是腺體,腺體不活化,就無法恢復健康。這是靜坐必須正視的首要問題。
接著,讓我們再考慮另一個問題。
因為腺體在接到神經的指令後,才會分泌。所以要讓神經的傳導與整合順暢。因此,任脈不通的源由是督脈不通。也因此,要開竅就必須先通關。上述的思惟歷程有問題嗎?
沒錯,一般人的思維就是這樣。所以後續的思惟就會是,督脈不通表示出現堵塞物,要清除堵塞物就必須聚氣沖關。就像開推土機一般,從督脈一路推到任脈,從神經推到腺體,最後再從腺體推出去之後,就可以「打通」任督二脈了!這就是惟一的方法了!這就是惟一的方法嗎?
因為腺體的功能,除了分泌之外,還有分泌物的合成。腺體必須「先」合成製備分泌物(通常是化學物質),然後在接受到來自神經的指令時,才能「立即」開始分泌。問題就在於,未收到神經的指令前,腺體並不會自動分泌,於是就會導致已合成分泌物的堆積現象。
只有在開竅時,這些分泌物才會被分泌出去,而改善堆積的情形。因此,在鼻竅或胸腺開竅後,都會排出多量的分泌物。就是這個經驗,使我們高度懷疑,鼻咽癌、乳癌,都和這些相關腺體的分泌受阻有關。
所以,經由氣感的真實體驗,得到的結論竟是,出現堵塞的部位不在「關」,反而是在「竅」。回想筆者在體悟到這個結論時,也是大感始料未及。
至於開竅的方式,並不是依循由督脈而任脈的路徑開通。開竅時,會先在頭顱骨感到遭受撞擊一般,這種撞擊的力道,進入體內之後,會形成一股氣流向內深入。隨著氣流的推進,就可體驗到一條脈道的形成或存在。同一部位開竅的次數多了以後,頭顱骨便會出現凹陷的現象,而入行氣流的通道,可以特稱為「竅道」。
任督二脈的「氣」道,是體內之氣循流的通道。而「竅」道開通後,氣可自體外進入體內,也可自體內經由竅道流出體外。
氣在任督二脈的循流,與恒定的維持有關。但是想要以聚氣沖關的方式,來解決任督循流的受阻現象,不但從理論上就說不通,而且反而對恒定的維持造成干擾。
開竅可讓腺體活化,促進腺體的分泌,而開竅的關鍵就在於「竅道」的開通。一旦竅道開通之後,就可在不干擾恒定現象的情況下,讓人逐漸恢復健康。所以,與其將心力專注於「打通任督」,還不如設法打通「竅」道,因為打通竅道後,馬上就可看到成效,所以靜坐也應將打通竅道,視為是恢復健康的正道。
靜坐不教人致力於任督循流,改而重視竅道的開通,在思想上就是一大改變,一種扭轉,一大革命。所以在流傳的書籍資料中,就很難看到與開竅或竅道相關的經驗披露,更惶論後續的發展。
靜坐多年而不能改善健康,就是一種遺憾。靜坐只有進入開竅的階段後,才算真正步入正道,在恢復健康上就可看到一線曙光。開始並且能夠深入談論這方面的理論與經驗者,就只有全程靜坐這個教學系統,這是靜坐系統中的一股清流,席老師便是引導靜坐進入這條正道的先驅者,在此我們向席老師致敬,因為他引導我們跳脫任督的迴圈,得以提昇進入更開闊的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