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壓的探討(上)

凌 靖(四)

  在量血壓時可以得到兩種血壓值,一是收縮壓,另一是舒張壓。但高血壓則有三種形態,一是只有舒張壓偏高,二是只有收縮壓偏高,三是二者皆偏高。我們先從舒張壓談起。
  因為血液中含有營養和氧氣,所以只要多氧血一到,體內細胞所需的生長材料和能量也都送到。如果營養和能量充足,細胞就會圓潤飽滿。如果每個細胞都圓潤飽滿,細胞和細胞之間就可緊密結合。
  如果營養與能量不足,細胞就會消瘦,而細胞與細胞之間不再緊密結合,產生的空隙就會成為細菌、病毒等入侵物質可以躲藏、停留和繁殖的空間。所以一旦血流不足,細胞本身的代謝廢物也不易帶走而堆積,更易成為入侵物的屏障,於是身體的組織便會逐漸改變而硬化,結果會讓血液更不容易進出,於是水腫、內出血的現象就會陸續發生。
  補充血液的通道是血管,如果沒有血管,血液離開心臟後就只能向心臟下方亂流,這就會造成含氧血的分配不均,甚至身體的末端有些部位會得不到含氧血,由此可見血管的必要性。
  因為血管不像一般的水管或鐵管等常見的剛性管,一旦血管內的血排空,血管就會扁塌下陷。一旦血管扁塌下陷,要再撐開就須再付出能量;而讓全身的血管扁塌下陷又撐起,付出的代價極為可觀。
  還有,血管也會進入器官之內,因此在血管扁塌下陷後,器官也會塌下陷,要再撐開器官內的血管,便會面對器官本身的阻力,付出的能量更為驚人,這是一種非常浪費的現象。
  身體補充營養的載體(carrier)是多氧血,但要補充多氧血,單靠血液本身的流動,不易在短時間內輸佈全身。而且多氧血的出發源頭是在左心室,因為重力的存在,光靠血流,不容易將血液送往心臟上方的部位。所以心臟就扮演「加壓馬達」的角色,這就引伸出和血壓相關的問題。
  血壓是指由心臟所送出的血液,施加在動脈血管管壁上的壓力。在心臟「開的」收縮時,因為受到擠壓,所以流出血液的力道會增加,因此血管管壁上的壓力就會增加,這時的壓力稱為收縮壓。當心臟「開始」舒張時,由於擠壓的力道也開始減少,在血管管壁的壓力就下降,這時的壓力稱為舒張壓。在心臟舒張時,經肺循環後的多氧血也開始依序進入左心房與左心室,以便在下一次心臟收縮時排出。
  量血壓所得的舒張壓其數值不會是零就表示,心臟收縮後,血管內的多氧血並未全部排空。身體必須大費周章回收全身的血液後,再經肺循環才能形成的多氧血是如此的珍貴;可是為何不在每次收縮時,就把多氧血全數送出?這不是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嗎?
  人在平時備有存款可應不時之需,同樣的觀念可用來說明,在動脈血管之內,隨時保留一些血量,就可讓細胞組織隨時取用。也就是說,舒張壓可以確保多氧血的一個基本供給量。
  在抽血時可以發現,針頭扎進血管之後,血就會流出來。可是有些人的血流快,有些人的血流慢。為什麼?我們用氣球來說明,在氣球上戳一個洞,氣球內的氣越多,氣會噴出來(流速快);氣球內的氣減火,氣的流速也變慢。這可說明兩件事。
  第一,血管之內除了血液還有壓力存在,而這種壓力即使在血管舒張時也還存在。由此我們可以進一步推論,這種壓力不單只是液體的壓力,還有「氣」壓。所以在抽血時,氣足的人血流快,氣虛(如久病或年老)的人血流慢。另外,臉位於人體的最上方,血液必須逆著重力向上送,如果面色紅潤,就表示血量充足而且壓力也夠,這就是中醫所謂的「氣助血行」。而手腳冰冷則代表氣虛,不能血液向下逼送到肢體的末端。
  第二,為什麼要有氣,或者說氣的作用是什麼?我們用鼓來作說明,鼓藉著鼓皮將內部形成一個密閉空間。鼓聲的高揚或低沉和鼓皮被拉繃的鬆緊程度有關。鼓皮繃的緊,鼓槌敲下後,回彈的力道大,鼓聲也清揚;鼓皮拉不緊,回彈的力道小,鼓聲也就低沉。同樣,舒張壓可讓血管之內形成一個像鼓的密閉空腔,而氣可讓血管的管壁產生彈性,氣越飽足,彈性越佳。這個彈性進一步和主動脈弓的作用結合,是另一個值得探的問題,另文再談。
Copyright © 2014 全程靜坐研究推廣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