凍結與能量

林於灝(卅八)

  在談情緒時我們提過,當人體對環境中的事物刺激產生反應後,就會產生某種感覺。但人體傾向於排斥、拒絕不愉悅的感覺在全身漫延,因此會引動能量形成封閉的狀態,以便防堵不愉悅的感覺,進一步擴散或深入身體的其他部位。
  為了形成封閉的狀態,在生理的層面,就會刻意壓縮或繃緊身體的某些部位。於是我們可以看到,深鎖的眉頭,緊咬的牙根,收縮的下巴,凹陷的胸膛,僵硬的脖子,緊握的拳頭,形成了一具肉體的戰鬥盔甲,目的就是構建堅實的抵禦防線。一旦出現這些現象就顯示,人體已經進入打或逃的狀態。
  在這裏有三個要點值得注意。首先,身體的這些部位,在外界的刺激發生之前就存在。但是在獲得「能量」的提供之「後」,戰鬥的盔甲才得以形成。而且,供給的能量越多,盔甲就顯的越為厚實與堅固。
  其次,能量來到這些部位之後,就停駐在原處保持備戰狀態。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這也就產生能量的滯留與阻塞的情形。
  還有,能量被集結到某些部位,連帶就會影響到其他部位能量的供應與分佈。因此就可發現到呼吸方式的改變,會有屏氣凝神的狀態,也會有呼吸急促的情形,破壞了呼吸的原有律動。
  但是在打或跑的反應都失效時,因為持續的退縮,憤怒、恐懼與無助的情緒,交雜出現。持續累積之後,神經系統因為受到過度的刺激而不堪負荷,這時的人體便會崩潰而癱瘓。
  有時壓力事件發生的既突然又強烈(例如驟聽親人過世),就會在瞬間封閉全身各部位,因此在生理的層面會出現,目瞪口呆,腦中一片空白,甚至於整個人軟癱的現象。
  類似的這種情形,稱為「凍結」(freezing)。凍結意謂麻痺與僵硬,特別是在感覺神經方面會停止接收訊息。
  因為在凍結的狀態下,人體會麻痺、昏厥、休克、癱瘓,讓人體不至於因為劇痛或驚恐而更加受苦,特別是在自體死亡的片刻。因此,凍結也可視為是另一種人體的保護機制。
  在這裏我們可以進一步探討,打或逃和凍結的一些特點。
  打或逃只會讓「局部」的身體進入封閉狀態,而凍結則是讓「全部」的身體進入封閉狀態。
  另外,進入「凍結」狀態的速度,通常很快,幾乎是瞬間「急凍」。相對而言,進入「打或逃」的速度則比進入「凍結」慢一點。
  不管是打或逃,或者凍結,都會使人體進入封閉狀態。
  不管是打或逃,或者凍結,都和「能量」的停滯有關。
  打或逃會讓「局部」的身體進入封閉狀態,這些集結的能量,如果真正經過「打或逃」的過程,做出了打鬥或逃跑的行為,能量就可被釋放。
  凍結會讓「全部」的身體進入封閉狀態,因此全身能量的流動就受到阻礙而「當機」。所以在離開凍結狀態時,往往伴隨全身發抖,捶胸頓足,呼天喊地,聲嘶力竭等激烈的「解凍」方式,恢復能量的正常流動。
  在人的生存環境中,難免會遭遇不同的壓力事件。嚴重的壓力事件就可能對人體造成創傷。但引發創傷的主因,究實而言,並不在於那些「觸發事件」本身,而是因為人體為了抗拒壓力所啟動的3F(Fight, Flight, Freezing)反應模式,會形成封閉狀態以防不愉悅感深入人體。然而,真正形成封閉狀態的「元件」,卻是能量。有了能量,才有戰鬥盔甲的形成。
  人體能量的分佈及流動,有其特定的規律。一旦這種規律受到任何阻礙或抑制,就會產生後遺症。而身體的封閉狀態,就會干擾到能量的流佈。集結的能量被適當的釋放,就可降低受創的程度;集結能量的完全釋放,就不會留下後遺症。
  人體能量的集結,可以讓身體形成戰鬥盔甲。能量的釋放,可以產生打或逃的「動作」。能量的釋放,也可表現哭、笑的「情緒」。人體的能量,值不值得探究!
Copyright © 2014 全程靜坐研究推廣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