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於灝(卅四)
靜坐時,不管是大腦感覺區或運動區的神經細胞興奮,也不管α波出現在枕葉、頂葉或額葉,會產生種種效應的主要原因,都是意識狀態不同。但是,只有這樣的瞭解還不夠,我們想要進一步探討,所謂「不同」的內涵又是什麼。解剖生理學告訴我們,負責人體感覺的神經細胞,除了位於大腦皮質的神經細胞之外,還有腦神經細胞。大腦皮質屬於中樞神經,而腦神經則屬於週邊神經。腦神經共有十二對,包含嗅神經(第一對),視神經(第二對),聽神經(第八對),以及其他神經。
因為意識狀態的不同,會引動神經細胞產生不同的活動狀態。相對而言,本來處於平靜狀態的神經細胞,如果轉變成興奮狀態,我們就可推知,意識狀態已經有所改變。
腦神經如果受到刺激也會興奮,這時,有關感覺的訊息,就會向位於中樞的大腦皮質傳送。也就是說,位於週邊的感覺神經和位於中樞皮質的感覺神經,雖然所處的位置不同,但是彼此之間,還是互有連繫。
因為人體的感覺包含視覺、聽覺、嗅覺、味覺、和觸覺等等,如果中樞對於由週邊傳來的每一個訊息都作回應,那麼中樞神經勢將不堪負荷;因此,對於週邊傳來的訊息,會先進行篩選與整合,這就是所謂的「過濾」作用。
因為有過濾作用,才有中樞與週邊的區別,否則二者的作用相同,也就不須區分中樞與週邊了。
因為過濾作用,所以就訊息的數量而言,週邊比較多而中樞比較少。但自品質上來看,週邊因為鉅細靡遺而雜亂,但中樞就比較精確而明晰。週邊的訊息可以表現完整性而不失真,但中樞只處理較重要的訊息,所以可以表現重要性。
所以,就感覺神經而言,我們可以推知,腦神經和皮質神經所代表的意識狀態,二者並不盡相同。中樞神經的意識就粗顯而易覺知,但在週邊神經所代表的意識狀態,因為細微繁多,反而不易找到焦點而顯的模糊。
因為腦神經的生理位置在皮質的下方、內側、深層,所以我們可以推論,腦神經所代表的意識狀態,就比皮層神經所代表的意識狀態更為深層,而這也顯示,意識有深淺的層次之別。
因為訊息的種類多樣,包含聽覺、嗅覺等等,又因為訊息是由下向上,由深部向表層傳遞;而且在不同的意識層面之間,又是層層堆疊,依序相連。因此我們可以說,意識是一個整體,由許多層面「整」合而成的一種立「體」結構。
由上所述,我們可以說,人體其實包含兩種不同性質的結構,一種是「顯」性結構,另一種是「隱」性結構。
顯性結構因為可見而顯,例如神經、肌肉、骨骼……等等。隱性結構因為看不見而隱,例如意識以及後文會提到的內竅或氣脈……等。
看不見並不等同於不存在,例如人體受到萬有引力的影響而不能脫離地面,就說明看不見的重力場確實存在。
因為意識是包含許多面向、許多層次的一種隱性結構,而真正的靜坐過程,其實就是深入意識這種隱性結構的歷程。因此,如果不深入瞭解意識,就不知如何靜坐,更不知靜坐的發展方向。對於隱性結構的深入瞭解,是在靜坐上路後,不致誤入歧途所必須的知識,後文再述。
現在我們明白,意識是一個整體。自古以來,從意識的角度來闡釋靜坐的論述並不多見。而全程靜坐一貫主張,生理與心理要齊頭並進,所以我們就用以上的方式來作說明。因為這種模式並不多見,覺友務請珍視。
另外還要提醒一件事,本文只探討了感覺神經與意識的關連;但是人體還有運動神經,以及自律(主)神經。而這兩種神經和意識的相關性,一個比一個更為隱晦不明。自古以來,幾乎看不到相關的說明,但是卻與靜坐的深入發展,關係卻更為密切。
附註:
(1)因為以前曾經發生,缺乏相對內在經驗的有心人士,在未經席老師同意下,使用全程靜坐的「意識」或「意識自覺」的名相,或盜用部份內容,而以其他名義對外招生的事誼,所以我們不擬在網路上公開有關運動神經和自主神經的內容,但要提醒有心學好靜坐者,對這兩部份的充實。
(2)我們要保留的目的是,預防日後如有同樣的「盜法」事誼發生,覺友就可追問當事者這方面的內容,然後看他的觀點是否前後一貫,就知是不是東剪西貼所得;聽聽他的內容,能否抽絲剝繭深入探討,就知他的內在經驗到不到位,或者直接洽詢中心,是否系出正宗,經過席老師同意。